杂谈过敏性鼻炎
全文主要内容
点击阅读:引子:那个啼泣不止的你
点击阅读:这不是感冒
发狂的免疫系统
牵一鼻而动全身(上)
牵一鼻而动全身(下)
“不治之症”
应对办法(上)外线御敌
应对办法(中)内线安抚
应对办法(下)正确用药
发狂的免疫系统身体的过敏,可以理解为免疫系统的过度敏感。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传导机制,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免疫系统动作是这样滴:A和B本来是平衡的,但C的入侵打破了平衡,导致B过多,产生了D,D和E结合生成了F,F遇到C释放了G和H,又产生了I、J和K,所有这些G、H、I、J、K导致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反应。
够乱的吧?现在,让我们还是回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这个机制。
魔幻故事里经常有兽人的设定,比如《哈利波特》里面的狼人卢平教授。他平时是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不过一旦遇上特定的激发条件(每逢月圆之夜),他就会变为狂暴的野兽,六亲不认,攻击性十足。其实过敏就是我们免疫系统“发狂”所致。过敏原就好比是月圆之夜,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免疫系统进入高应激状态(英文叫做irritable,真的是和狂暴同一个词),转入攻击模式,鼻粘膜充血(鼻塞的原因)、分泌物增多(流鼻涕的原因)等等反应,其实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如狼人一样狂暴地发作,准备攻击并不存在的敌人。
至于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要有这样一套机制?狼人好歹还比较酷,而过敏机制好像看起来没什么卵用,只会把我们搞的涕泪连连狼狈不堪。
答案在于这种机制是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生命还是单细胞形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能力,必须有效识别入侵的异物,拉响杀敌的警报,将这些异物消灭并运出体外。
而过敏带来的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炎性反应,都是人体清除异物的努力,就好像一根刺扎入皮肤后所发生的那样。
不过遗憾的是,这套御敌机制有时会错误报警。有些接触机体的物质并没有什么害处,比如花粉中的某些蛋白质,但因为我们还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免疫系统却如临大敌,进入狂暴状态,导致过敏。
更糟糕的是,过敏反应具有自我加强机制。如果仅仅是误警而已,那么随着过敏原的撤除,过敏症状就应该迅速好转。
但事实并非如此,过敏机制启动以后,即使过敏原立即消失,免疫系统还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十分激动的状态。此时要是再有什么小刺激,放在平时也就是无关紧要,此时却会被免疫系统当作敌人新一波的大举入侵,于是进一步提高响应等级,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过敏反应有早期相和迟发相两种(参考文献二),这正是让人无所适从的原因。接触过敏原以后几分钟之内,鼻痒、打喷嚏、流鼻涕这些症状就会发生。但是2个多小时后,又会发生鼻塞和鼻充血,如果此时患者已经脱离了过敏原,再次经历难受的过敏反应,难免无所适从:“又是什么地方不对了?”殊不知只是在为之前的过敏遭遇而还债。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过敏反应机制中,过敏原是整个反应链的源头,是被误判为敌人的物质。一旦过敏原出现,我们身体里就派出传令兵(被称为变应原特异性IgE),开始战争动员,带着过敏原的画像,诏告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被动员起来后,释放出两种物质作为武器。一种叫做组胺,它可以引起鼻粘膜水肿,流鼻涕和鼻痒,那种万蚁钻心的感觉就是组胺带来的。另一种武器是白细胞三烯,除了鼻粘膜水肿之外,它还可以引起鼻充血,导致鼻塞。
其实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的职能都是保护人体,组胺引发鼻涕和喷嚏,以利于将入侵者清洗喷出体外;白细胞三烯则造成局部充血,类似于交通管制,让更多的警力(炎症细胞)集中到犯罪现场,以便剿匪。
只不过,由于这只是免疫系统的误警,被当作过敏原的物质没啥杀伤力,而且广泛存在,就使得整个免疫系统疲于奔命,出现了我们看到的过敏症状(以上过敏介导机制的科普,据参考文献二)。
总结因此,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治疗措施也就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过敏原入手,远离过敏原或者训练身体认识熟悉过敏原(脱敏);一类是抑制过敏反应,使用药物中和(拮抗)体内的炎症物质的效用(主要是针对组胺和白细胞三烯),使陷入狂暴的免疫系统安静下来。后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措施。
牵一鼻而动全身(上)很多人不把过敏性鼻炎当作疾病,放任而不处理,觉得它的危害不过是让人变成一个鼻涕虫而已,等它折腾够了就会自行离去。殊不知,鼻腔虽小,功能好像也不是那么“核心”,但地处机枢要低,上下左右交通甚是便利,影响面可是不小。你若不重视过敏性鼻炎,它就好像寓言故事里挤进帐篷取暖的骆驼,只伸进头的时候你觉得也无所谓,占了地盘以后就会慢慢把整个身躯挤进来,直到把整个帐篷挤倒。一般而言,过敏性鼻炎的病程发展是这样的:
鼻塞上一节说了,过敏性鼻炎会导致免疫系统处于“狂暴”的高应激状态,鼻粘膜会以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反应来响应免疫系统的警报。如果采用纤维镜观察鼻腔内部的情况,会发现鼻黏膜高高肿起,就好像河流堤岸崩塌堵塞河道一样,整个鼻腔的有效通气部分十分逼仄。更糟糕的是,过量分泌物(鼻涕)又覆盖在鼻黏膜上,进一步堵塞气道。所以毫不奇怪,遭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会感觉鼻子几乎完全不通气。
/水肿的鼻黏膜/
这是采用鼻腔内窥镜(纤维咽喉镜)拍摄的图像,原本通畅的鼻腔,因为鼻粘膜水肿而堵塞的只剩下一条线。其中又有粘性液体阻挡,鼻腔通气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并发炎症不通气只是开始,就好像伸进帐篷的那个骆驼头。鼻腔中过多的鼻涕可不会老老实实呆在那里,那里面含有人体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刺激性物质(组胺、白细胞三烯等),还有接触外界空气而沾染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鼻腔正好是人的面部中心,处于交通要道,面颌上所有的器官都可以经由鼻腔直达。于是一坨脏兮兮的液体,往鼻腔里面流,引发鼻窦炎和腺样体肿大;往下流,引发咽炎、气管炎、甚至支气管炎;往旁边流,引发中耳炎、结膜炎。所以,过敏性鼻炎如果严重一点的话,都会并发眼耳鼻喉咽甚至气管部位的炎症。
结构改变并发炎症也不是特别可怕,它们一般会随着过敏性鼻炎的好转而缓解。可是如果被过敏性鼻炎反复光顾,鼻腔的结构就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而不再是泪涕横流那么简单了。最容易发生的是鼻息肉,由于炎性物质和脓性鼻涕的反复刺激,鼻黏膜会产生软性增生,进一步堵塞鼻腔,造成鼻腔长期不通气,即使过敏性鼻炎症状消失以后,通气也很难改善。
//鼻息肉示意图//
反复过敏性鼻炎还会导致鼻甲肥大,鼻甲是鼻腔气道的分流挡板,以精巧的平衡引导鼻腔内的气流。长期反复的鼻黏膜水肿,会导致鼻甲纤维和骨性组织增生,形态发生改变,打破这一精巧的平衡,导致气流不畅。
长期过敏性鼻炎还会引发面容改变,在鼻腔的最后端与咽喉相接的地方,有一个淋巴腺体叫作腺样体,这是整个鼻腔中最狭窄的地方,过敏性鼻炎反复刺激可致腺样体肿大。
//腺样体面容//
由于儿童鼻咽部本身就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就会完全堵塞鼻腔,导致孩子只好用嘴呼吸,气流的冲击会使硬腭变形,出现上唇短厚上翘、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俗称天包地)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长得很像是猪八戒或丑小鸭,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2/6第二部分完
版权说明:选题及内容由本平台编译整理。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mz/1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