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变冷这个季节是儿童耳朵痛的高发阶段,相信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家中宝贝捂着耳朵叫痛不知所措的经历,同时儿童耳朵痛的急诊占了冬季耳鼻喉科夜间急诊的一半之多。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儿童耳朵痛这个话题。
耳朵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例如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要得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并非难事,诊断上首先要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得出合理的结论,才能施以恰当的治疗。耳在医学上根据位置和功能分为外耳(耳廓+耳道)+中耳(鼓膜+鼓室+乳突+咽鼓管)+内耳(耳蜗:管听力;前庭+半规管:管平衡功能),听骨链在鼓膜、内耳之间起传导和放大声波震动的作用。下面分别是左耳和右耳正常的鼓膜外观:色泽淡红半透明或稍苍白,没有明显的充血潮红、血管扩张,鼓膜完整无穿孔,解剖标志清晰,鼓室内没有积液的表现,隐约可见中耳里面的结构。天气变冷的这个阶段最常见的耳朵痛原因是急性中耳炎,所谓急性中耳炎就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急性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炎症渗出、分泌旺盛,当中耳粘膜分泌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分泌物过多,且无法从咽鼓管排出时就会引起分泌物积聚,鼓膜隆起,炎症刺激和张力过大引起耳深部疼痛。中耳炎引起的耳朵痛是耳深部的疼痛,但是一般人说不清楚具体深度。急性中耳炎简单可分为急性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前者不一定有耳朵痛,或者疼痛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发生穿孔,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描述为耳朵闷堵感、耳朵里面像糊了一层东西、听力下降,前者有一部分是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阶段,会发展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后者往往疼痛比较剧烈,有的儿童会在夜间突然醒来哭闹不止,年幼不会说话的小孩常常是抓耳哭闹,任你怎么哄都没法安静下来。如果发生鼓膜穿孔,脓液排出,鼓膜张力减轻,疼痛也会随之明显减轻或者完全缓解,此时可以观察到耳道口或者旁边衣物上的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穿孔:耳道深部和鼓膜表面充血潮红、血管扩张,鼓膜向耳道鼓起,鼓膜的标志不清,深部隐约可见黄色脓液积聚。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已穿孔:耳道深部和鼓膜表面可见大量的脓液流出,可见表面充血,鼓膜结构看不清。
急性浆液性中耳炎未穿孔:耳道深部和鼓膜表面充血较化脓性中耳炎轻,鼓膜完整标志可见,深部可见积液和气泡混合。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突然发生的耳朵痛,检查鼓膜充血隆起,如果有发现耳流脓,那基本就可以确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婴幼儿中耳炎容易出现耳流脓,1岁以上的儿童就诊及时很少出现鼓膜穿孔耳流脓,当然如果就诊不及时很多都会穿孔流脓,比如大约年以前经济卫生条件不好的时代,很多儿童中耳炎没有治疗及时,有一部分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新生儿、婴幼儿如果出现耳道流出分泌物,有的甚至是脓性的,这种不一定就是中耳炎流脓,要观察患儿有没有感冒、发烧、流鼻涕,有没有不明原因的哭闹、甩头等;另外看流出物是否有粘性,耳道皮肤没有分泌粘液的功能,中耳粘膜才能分泌粘液,因此如果分泌物没有粘性可能只是外耳道流出的分泌物,这可能与外耳道湿疹的分泌物、洗澡时耳道进水与胎脂混合流出有关。有时候因为耳道窄小、耳屎堵塞(耵聍栓塞),耳屎较硬较深不能轻易取出,或者患儿不能配合取出,此时无法看到鼓膜情况,这种情况怎么诊断急性中耳炎?其实根据病史特征,即使看不到鼓膜外观,诊断也并不难。因为儿童急性中耳炎还有以下特征,希望各位家长和没有经验的医生知道一下:儿童中耳炎一般不是单独发生,这个季节之所以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是因为这个季节儿童感冒、鼻炎高发,容易继发、并发急性中耳炎,中耳炎的儿童绝大部分是近期(半个月到两三天内这段时间)有感冒的病史,感冒时整个上呼吸道粘膜包括鼻腔、咽喉、咽鼓管都处于炎症肿胀状态,鼻塞、流鼻涕必不可少,擤鼻涕时鼻咽部压力升高可使分泌物沿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中耳作为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被分泌物污染后从而发生中耳的急性炎症。部分患儿除了耳朵痛、耳流脓,有些发烧已经退烧好几天了,继发中耳炎后可能再次出现发烧。因此具备以上病史特点的时候即使看不到充血的鼓膜也能诊断急性中耳炎。还有一些局限性中耳炎症只发生于鼓膜上,包括急性鼓膜炎、大疱性骨膜炎,多与病毒感染相关,单纯发生于鼓膜上的炎症并不多见,往往是外耳道或者中耳的炎症累及鼓膜,这需要专科医生来判断。为什么儿童急性中耳炎远多于成人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认识一下一个叫咽鼓管的管道。咽鼓管是一个连接双侧中耳与鼻咽腔的小管道,左右各一,正常人中耳内的气压平衡是通过这个管道的开放来实现的,另外还有单向(粘膜纤毛蠕动方向从中耳到鼻咽部)排出中耳分泌物、隔离自己讲话声音的功能。儿童的咽鼓管相比成人来说有短平宽的特点(相对的,好比女性尿道相对男性而言更短,更容易发生尿道逆行的感染性炎症),抗反流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逆行性的感染;另外儿童鼻咽部有个叫腺样体的结构,腺样体肥大或者感冒时肿胀压迫咽鼓管的开口,导致咽鼓管正常开放受阻,中耳内形成负压以及分泌物排出受限,就容易发生分泌性(浆液性)中耳炎。注:上图描述应该是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最容易打开,说话、咀嚼时如果一直开放就会使内耳容易感知到自己说话、咀嚼的声音,这也是一种异常状态。
治疗篇(具体用药和治疗方式根据专科医生指导,儿童用药选择和剂量需谨慎)严重的急性中耳炎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显得很重要,现在中耳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以前大大降低。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老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经济卫生条件不发达,抗生素使用极其有限(现在是抗生素使用过度的时代),急性中耳炎没有好好治疗转变成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提前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不难,除非遇上耐药的细菌(儿童很少见,一般见于成人中耳炎)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要不然经验性的抗生素使用足以应对临床上见到的儿童急性中耳炎;国内外的诊疗指南都推荐要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进行彻底的抗感染治疗,一般推荐7-10天,不能看到症状缓解就马上停药,以免中耳炎反复之后变成慢性炎症。对于鼻腔的症状要积极控制,缓解鼻塞、减少分泌物,这对中耳炎的恢复很重要,对于腺样体过度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咽鼓管通气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手术切除。耳道流脓的要清除耳道的脓液,双氧水适当浸泡清理后可以滴入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抗感染(经验上是有效的,但有的研究不认可局部使用抗生素)。对于疼痛明显影响休息的可适当给予止痛药,儿童能用的止痛药很少,一般儿童退烧用的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作为解热镇痛药类的药物可作为选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缓解情况,症状如果逐渐缓解建议1周左右门诊就诊再次看一下鼓膜情况,如果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可能是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就诊。其余几种常见的引起的儿童耳朵痛的疾病急性外耳道炎:多数是有挖耳朵的病史,1-2天后出现耳朵痛,牵拉耳廓或者按压耳屏会有明显疼痛。耳廓的炎症比较显而易见,容易鉴别。耵聍栓塞(耳屎堵住):一般的耳屎堵住不会引起的明显耳朵痛,除非继发耳道炎症或者耳屎加深顶住鼓膜才会引起疼痛。还有一些小孩耳屎堵住游泳后耳屎膨胀会引起耳朵胀痛,一般以胀为主。耳道异物:上小学前的儿童经常会将各种细小的东西往耳道里塞,有的塞进去取不出来,或者不恰当的挖取将异物塞到更深的位置,就可能因为异物刺激、摩擦引起炎症而疼痛。有的小孩塞入异物后忘记这回事,等出现症状了才告诉家长,因此要教育小孩别将小东西放进耳道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dzz/1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