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我/们/一/起/行/动
口罩摘除后的防范
写给居家隔离的人们
防护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得人们格外注意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及接触污染物后的手卫生等必要防范措施。可是,从你踏入家门,摘下口罩那一刻起,是否就意味着脱离危险,“万事大吉”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若稍不注意,可能就有被污染的物品所感染的风险而引发疾病。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警惕,时刻保持防范之心,尽可能切断病毒的传染途径。以下就居家期间人们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做以简要阐述。
防止病毒从口、鼻侵入
①外出归来摘下口罩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而后用盐水或清水漱口、刷牙,清洗鼻腔和脸部,有条件的洗洗澡。
②坚持饭前、便后、接触公用物品后洗手。
③与人交流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若打喷嚏及咳嗽要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及时丢弃。
④若患有口腔炎、咽喉炎、鼻窦炎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等疾病,则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⑤针对患有严重的鼻腔阻塞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及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因戴口罩确实会加重患者缺氧等不适感,故戴口罩的依从性可能会下降,则应加大居家隔离时间,减少外出及戴口罩的时间,必要时做好家庭氧疗,防止缺氧。
⑥居家隔离时,应开窗通风,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
⑦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及随地大小便,不要接触野生动物、家禽等潜在传染源。
在明确排除疫区接触史及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情况下,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同时发热、四肢酸痛、乏力等症状(无呼吸困难及干咳症状),则应考虑为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的发生,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厌氧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中医中药及对症治疗,并注意保暖,多饮水。
在明确排除疫区接触史及确诊病例接触史后出现打喷嚏、鼻塞、流脓涕等鼻部症状时,尤其是既往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病史的人们,可使用抗生素、鼻喷剂、滴鼻剂等药物治疗。经上述治疗无缓解时,医院就诊。
隔离期间的预防
①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物,减少因寒冷刺激引起的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的发生,居住环境要勤开窗通风,室内不吸烟,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②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在室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洗鼻,不仅可以增强人体耐寒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抵抗外界寒冷对鼻、咽部的刺激,提高鼻、咽部的免疫功能及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③保证充足的睡眠,杜绝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漱口、洗鼻,最好用生理盐水,既能保持鼻部、咽部清洁,还可减少鼻部、咽部及上呼吸道炎症的发生。
④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戴好口罩,防止病原体通过飞沫、粪-口或直接接触眼结膜等方式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⑤多饮水,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严禁饮生水及生食,切断粪-口途径传播;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饮品的摄入。
-END-
供稿:耳鼻咽喉科杨晓杰王倩楠张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mz/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