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瑞荣
云安区镇安中心卫生院,也医院,院址在镇安旧街边上,和多数山区乡镇卫生院一样,外观毫不起眼。
张学辉,医院(原解放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医学援疆专家。
“大专家”和“小卫生院”却结出了“良缘”。张学辉年退休后,各色医疗机构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大多待遇、条件相当优厚。最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来到镇安中心卫生院,坐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一个是省级专家,一个是山区卫生院,这个跨度,实在有点大,有点难以想象。4月底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镇安中心卫生院,直到傍晚,才见到了张学辉——这天他做了7台手术,从早上一直到下午3点多。
在卫生院的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还带着一丝丝倦意的张学辉,他满头银发,谈起医疗事业却充满热情。
“一定要解决医院排队的现象,有医术、有专长的医疗专家下沉基层,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张学辉这样说,也这样身体力行。
在镇安,张学辉全无专家的架子,和一线医生一样上下班,一样出门诊、做手术、查房,其实他完全可以以“专家顾问”的形式,只出现在重要的医疗场合。
仅年,张学辉主持下的镇安中心卫生院耳鼻喉科服务住院患者人、门诊接诊多人次。
巨大的工作量,医院付出更多,但张学辉初心不变。“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希望探索一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路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贡献。”
在镇安,张学辉看到了山区医疗资源的匮乏,更看到了当地群众健康意识的缺乏。他说,来到这里,看到有些患者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严重了才来看病、治病,经常感觉到痛心。“来镇安两年,心里始终有种责任感,应该发挥自己的余热,不但要治好病人,更希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张学辉以精湛的医技和丰富的经验,力推一些耳鼻喉常见病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主动为基层做医疗知识讲座。“如小孩的腺样体肥大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的话不会对小孩成长造成大的影响,经过我们的努力,周边群众也慢慢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比较欣慰的。”
张学辉不但以身作则坚守一线,也努力做好传帮带,现在科室里的两位年轻骨干医师医术日臻成熟,但授业时他也不放过每个细节要求。“不能到时候我真的要退下来了,这个科室就做不起来。”
张学辉的医德医术医风众口皆碑,镇安周边乃至邻市的求医者络绎不绝。镇安中心卫生院坚定支持张学辉在基层发挥“光热”,耳鼻喉科声名鹊起,成为卫生院的“拳头”科室,为周边群众就医带来便利和实惠。
“张学辉主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能够引进这样一位高水平的专家,医院的福分,是周边群众的福音,也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全体医护职工的学习榜样。”镇安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永光说。
让群众在基医院服务,群众减轻了医疗负担,医院费时费力之苦。如一个普通的鼻息肉鼻窦内窥镜手术,医院患者自付部分通常要万元左右,而在卫生院一般元就可以了,还不算路费和陪护成本的差距。
山区卫生院,能够为人才提供的条件,比起发达地区差远了。镇安中心卫生院的重才情怀和张学辉服务基层的初心,演绎了一出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动人故事。
陈永光表示,卫生院将尽可能为张学辉扎根镇安、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用基层事业的需求感、用真情留住高水平人才,把打造名专科、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
本文来源:云浮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mz/1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