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高烧,嗓子疼得吃不下东西,究竟怎么回事?”
“孩子喉咙处有水疱,也不像感冒,不知道怎么办?”
“怎么办?我好紧张!小宝隔壁班已经出现三个手足口,我要怎么预防一下才好?”
“孩子传染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怎么办?”
每年4-7月,尤其夏天,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毕医生最近被问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问题了。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把问题捋清楚。我们先来看看两种疾病产生的原因。
妈妈们发现了吗?这让人闻风丧胆疱症性咽颊炎和手足口,不论在诱因、部位、特征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来源于肠道病毒,和我们的消化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现代医学擅于通过疾病症状或者诱因的总结和概括,来命名疾病。比如“急性扁桃腺炎”、“腺样体肥大”、“疱症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
但往往名字越多,越让妈妈们不知所措、焦虑不堪。
正如毕医生刚才分析的,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这些孩子常见问题的本质或主要原因,其实都是相同的。“疱症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是脾胃湿热所引起,而“急性扁桃腺炎”、“腺样体肥大”也不例外。
哪些孩子容易脾胃湿热,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眷顾到呢?
从上面的疾病发展流程图上,妈妈们不难发现,是容易“积食”的孩子。
如何迅速从症状上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积食呢?
因此,孩子长期吃偏性过大的食物,包括过寒、过热、过湿等,或者长期饮食过量,如果孩子本身消化能力强,暂时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多几天有口气。一旦遇上一个脾胃功能弱、痰湿体质的的小朋友,长期消化、吸收、代谢、排泄不了的食物,在身体里就会发酵。
当食物在消化的一系列过程中散发的热能,超过了身体正常的需求和代谢水平,那么多余的热量就需要释放出来,否则就会在身体里聚集,成为更大问题的隐患。
热的东西是向上走的,因此口腔、咽喉就容易被攻击。脾主管肌肉,四肢是脾胃的延展部位,热不太重的时候,手足就被攻击。
人的能量随时需要疏通和平衡,这股热发泄出来,病也就好了。因此,我们看到的疱疹、溃疡,是病的结果,是孩子身体“邪有出处”的表现。
如果孩子已经处于疾病中,推荐“四豆饮”食疗方。
“豆,最养中养木,能平疏泄,收回相火,为小儿发热病的第一要方。”即豆类,最能调节脾胃和肝胆平衡,清热而不至于伤本。
黄豆、黑豆:舒肝和胃,兼降肝胆火,补津液
绿豆:清肝火、和胃气,兼清肺热
白饭豆:补脾燥湿,利水利尿(孩子小便多、出汗多时,需要去除,以防脱水)
四豆饮,是小儿发热常用方,也是小儿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时的常用方,比如在春天,肝气特别旺盛的时候,好发各种痘疹,都适用。
四豆饮服用对症时,一般当天热度控制,疱疹不再继续蔓延,三天左右孩子的疱疹就开始变软、结痂。
如果孩子反而出现恶心、呕吐或者水样腹泻症状,说明孩子脾胃功能不足以承受四豆饮的凉性,应该及时就医换方。此外,没有症状或者脾胃虚寒的孩子,也忌常服四豆饮。
从西医角度来看,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吃。
抗生素大多针对的是细菌,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问题并不对症。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副作用大,容易导致溶血性贫血,致畸或致癌。
因此,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就是中医、中药的优势病种了。
但中药的口味,孩子不太容易接受。同时,没有经过专业的中医辨证,没有恰当寒热配比的清热利湿方药,也容易伤到孩子的脾胃。
所以,外治推拿法,就是非常合适孩子的家庭绿色疗法了。妈妈自己在家就可以给孩子推拿、按摩。它是缓解孩子症状和消除病因的有利法宝。
让我们一起看看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吧!
向左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l/1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