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内科学习,除了学到梁主任的临床思维以外,我最佩服的还是梁主任与病人的沟通方式,每天碰到的人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程度千差万别,对医学知识和医学术语一无所知!怎么样和患者有效地沟通?把生涩的医学知识和术语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临床工作中,跟着梁主任学到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土话”,例如食管早癌的患者,梁主任会说“恭喜你得了癌症”,他把食管壁比喻成墙壁讲解分层,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比喻成“刨土豆”,还会充分向患者解释我们治疗的目的,例如患者有胃肠道的息肉,会充分向患者解释,我们治疗息肉是为了预防息肉癌变,因为所有的癌症都是由息肉转变来的,处理息肉并不能改善病人的其他症状,还会告诉病人复查的必要性,充分解释如果这次处理了息肉,下次复查还有息肉的可能性有哪些。还会告诉病人,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活检有取样误差,不一定都能取到病变的组织!这样解释到位,患者能充分理解我们的诊断治疗,也就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那天,我们组来了一个71岁的女性病人,以“间断便血1年,再发20天”为主诉入院。老太太1年前就出现了便血,大便呈暗红色糊状便,于外院肠镜检查提示:1.升结肠黏膜隆起性病变伴腺上皮非典型增生(不排除恶变可能),2.升结肠囊肿可能,3.结肠多发息肉。病理诊断:(结肠活检)黏膜慢性炎,局灶腺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诉说,她们拿着结果给医生看,那里的医生说不是癌症,治疗不治疗都可以。而老人自我感觉症状好转了,想着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活检都没有报告是个癌症,所以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后来,便血症状间断出现。2月前又有便血,呈暗红色,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7.1g/L,未治疗。1个月前,再次出现便血,还是暗红色,医院给予输血、抑酸治疗,20天前再次出现便血。面对越来越频繁的便血,患者和家属才决定来医院进行治疗。除了便血,老太太还说自己1年内体重下降了5Kg。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痛风、骨质增生、干眼症等慢性病史。接下来我们给老太太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老太太的面部,口唇,甲床苍白,结膜苍白,右下腹部可触及肿块。根据消化道出血临床思路考虑:1.出血是真是假?2.根据大便颜色,黑色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暗红色提示中消化道出血,鲜红色提示下消化道出血;3.根据初步判断,上消化道选择胃镜,下消化道选择结肠镜,中消化道选择胶囊内镜、小肠镜、肠系膜血管造影、同位素检查、小肠钡餐检查等查找出血病灶;4.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经过逻辑分析,做出诊断。其次我们又根据贫血的临床思路考虑:1、造血原料的缺乏,包括吃不起饭,咽不下饭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2、失血,包括显性和隐性失血,显性失血包括外伤等所致失血,还有呕血、咯血、鼻出血、便血、尿血和阴道出血;隐性失血包括胃肠道肿瘤、实体脏器肿瘤、寄生虫病和慢性感染消耗;3、如果排除了前两项,还需要考虑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必要时可能需要骨穿才能诊断。老爷们的贫血必有妖孽!女性如果排除了生理性失血,也要考虑有妖孽作怪。老太太还有消瘦的情况,最后我们根据消瘦的思路考虑:1.生理性体重下降,见于节食和增加运动量的人;2.糖尿病;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年轻人优先考虑慢性感染消耗性疾病;5.中老年人优先考虑体内发生了恶性肿瘤;6.最后考虑神经性厌食。根据思维交叉,便血提示中下消化道出血,贫血有消化道失血,也提示需要检查消化道,根据老年人消瘦,优先考虑恶性肿瘤,再加上右下腹部肿块,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就是结肠镜检查。因为患者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9g/L,先做患者状态调整,输血后,排除了内镜检查禁忌症,由我们的二级医师张海辉老师完善结肠镜检查,肠镜下可以看到患者肠道清理并不充分,影响粘膜观察,到了升结肠肝曲的位置看到新生物,表面充血糜烂,呈不规则结节状,并且质脆,容易出血,这样的病变,不属于内镜下治疗的适应症,张老师初步怀疑可能是结肠癌,并取了7块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粘膜慢性炎伴急性炎,局灶腺体腺瘤性增生,取材组织有限,建议必要时另取送检。活检提示并没有癌变的细胞!难道这不是结肠癌?
梁主任经常在查房的时候,和患者沟通病理检查结果,他说:“这里有一个茶杯,里边有几片茶叶,我们拿一个长钳子伸进去,能夹出来茶叶,可以百分之百说有茶叶!如果没有夹出来呢?能不能说一定没有茶叶?”,息肉癌变,并不是均匀癌变,取材是可能存在客观误差的。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反复出血,贫血,肿块,我们考虑结肠癌可能性很大!即使是良性息肉,也有追加外科手术的指征,所以,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之后,我们邀请胃肠外科会诊,然后就把患者转入了胃肠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转走了,梁主任告诫我们,需要追踪患者后续的治疗情况,只有对患者诊疗过程全面了解,才能够让自己有更快更大的提高。我追踪了继续的诊疗,在胃肠外科,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后,于全麻下行“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现患者病情稳定,饮食情况可,一般情况稳定,术后病理结果:中分化腺癌,隆起型肿物大小7.5*6*4cm;癌组织已浸润至浅肌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余肠壁未见特殊;取材肠管两侧切缘及环周切缘未见癌;取材肠周淋巴结(0/29)未见癌转移;阑尾慢性炎;取材网膜组织未见癌。诊断为:结肠癌(T2N0M0)。
这时候我们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患者确确实实是得了结肠癌,我们的考虑没有错误,我们的警惕性让患者及时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因为发现治疗及时,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没有腺管和血管的侵犯,也没有转移,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不用追加放化疗。这个病例,我做到了刨根问底!真的是收获满满!我也在想,如果我前面的医生们,都刨根问底了,这个患者会不会更早得到正确诊断?会不会得到更好的治疗结果?医院规培医师苏帅伟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l/1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