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升格为父亲之后,也许是亲和力被动提升了不少,门诊上逐渐多了一些小朋友的身影。一般来说小朋友的问题都比较简单,无非是外感风寒或者饮食积滞,稍加调理也就自愈了。但最近却连续碰到好几个腺样体肥大的病例,这个病确实有些棘手,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关键还会降低颜值,而且目前治疗的手段也很有限,实在是勾起了我的求知欲。
患腺样体肥大前后面部照片对比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顶后壁。因为1岁到6岁的小朋友正值腺样体增大的高峰期,所以如果鼻腔、鼻窦、咽部、扁桃体等临近部位的炎症反复发作,就会刺激腺样体出现病理性肥大,进而阻塞鼻腔引起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睡眠时憋气惊醒等症状,久之还会导致慢性中毒、营养发育障碍、“腺样体面容”等。
实际上腺样体肥大所致最大的问题就是鼻腔通气功能的障碍,为了破除这个障碍,现在一般会建议直接切除肿大的腺样体,但是否每一例腺样体肥大都有必要切除呢?而且这肯定不是每位家长和小朋友都能接受的选择,当然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不情愿接受。可是作为医生我们总得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腺样体肥大引起鼻腔通气功能的问题当属“鼻窒”、“鼻鸣”的范畴,《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言:“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伤寒论》第12条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在中医的体系里面,太阳主表,肺也主表,风寒的侵袭导致了表气的闭郁,鼻作为肺之窍,自然也就不通畅了。对于一般的外感来说,表闭时间很短,当风寒解除,鼻子也就自然恢复了,但到了腺样体肥大的阶段,表闭的周期就要长很多了。稍微总结一下这些小朋友的共同点,几乎都有长期反复外感或者罹患鼻炎的病史,且家长要么是用消炎退烧药对付一下,要么是一直在用清热解毒之类,外感这么长时间,一碗姜汤都喝不上,试问风寒从哪里去开解呢?最后这个表闭只会越来越重,滞塞肺窍,就引起了腺样体肥大。平常大家都以为外感很简单,殊不知太多的疾病都是因为外感引起或者诱发的,不然医圣张仲景为什么要著作《伤寒论》呢?
有位小朋友就是这样,来诊的时候刚好5岁,之前因为鼻窦炎引起鼻塞、打鼾,已经持续有1年多了,最近经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鼻腔通气功能异常,并建议手术治疗。家长经人介绍到三和就医,我判断是长期风寒闭郁肺表所致,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因为畏惧手术,家长就欣然同意了。其实我就是用了疏导肺络的方法,大概用到1个月左右的时候,家长就着急去做了检查,结果发现鼻腔通气已经正常了,已无手术指征,但我还是坚持调理了2个月,最后脉证都恢复正常了才停药。
后面遇到的几个小朋友,我都是如法炮制,最终使他们获得痊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可喜的是孩子们的体质和肤色都有明显改善,《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言:“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修明指的是面容之美,能彰指的是声音之美,可见鼻子的健康关乎颜值和音色。在这个爱美的时代,仍然是健康才能造就更根本的美。
水玉先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dzz/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