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朋友在圈里说最近带孩子做反颌(“地包天”)干预,孩子戴牙套的同时需要戴牵引器,牵引器每天要戴12个小时以上,如果白天不戴,那这12个小时只能是放到晚上戴了,适应这个过程很痛苦。
想起去年我家小妞刚做反颌干预的时候,是做MRC治疗。因为牙套的有个牙刺,小妞也是刚开始一个星期也是很痛苦的。特别是刚戴上的前两天,不会吞口水,说话不利索,不会吃东西,一直哭着说不戴了。去年6月小妞只有3岁多,虽然牙套是可以随时取下来的,但很庆幸那时的她还不会取下来。那两天的我,一边抱着她,一边给医生发信息,同时不断的上网查资料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能让孩子不用这么痛苦,希望不用早期干预,可以矫正过来。但经过和医生的沟通,医生说一个星期后孩子会适应的,很多资料也表明孩子3岁后,对于反颌越早干预,对未来脸型的发育是越有利。很庆幸,那时狠狠心的坚持下来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后,孩子能不能坚持,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从去年到现在,小妞现在是在用第二套矫正器了,现在的矫正器主要是矫正吞咽习惯。其实在戴第一个牙套时,一个月左右的时长,小妞矫正反颌的效果已经很明显了,持续了半年时间,小妞的反颌基本正常了。现在戴的矫正器,主要是我家小妞的反颌是由于吞咽习惯不好,正常人吞咽是舌头顶着上颌吞口水的,而她吞咽习惯是每次把舌头顶着下牙才能吞下去,导致每吞一次口水,下颌就会被向外顶一下。
像我家小妞这种情况是需要进行MRC治疗。
MRC本是MyofunctionalResearchCompany麦鸥肌功能研究公司的简称,是由不同软硬程度的硅胶材料制成的一种正畸装置。它通过特有设计来纠正错误肌肉功能。从施力的角度,MRC并没有直接作用在牙齿上的力量。MRC不能称之为“矫治器”,应当叫做“训练器”,主要矫正不良的口颌肌功能习惯,用来纠正错合畸形的能力有限,必须配合正确的肌功能训练才可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这类训练器还包括其他牌子,比如罗慕、ETA、U-concept等;牌子不同,训练原理大同小异。我们将这类训练器统称为MRC类训练器。
实际上在正畸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有很多早期训练肌功能和矫正牙颌骨发育异常的措施,比如唇挡、舌刺、前庭盾和Frankle、Twin-block等个性化的矫治器。且具有充足的科学证据证明这些矫治器的有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矫治。
网上也有直接卖MRC类训练器,但不建议。口腔的治疗是需要口腔专业的知识背景,倘若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便自行购买这类训练器,从第一关(适应证)就可能出错了,佩戴的方式、时间以及肌肉功能训练的方式均未在有正畸专业背景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自治”行为。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及青少年,容易引起新的错合畸形或加重现有的畸形,得不偿失!
因为给小妞做反颌的早期干预,因此也查了反颌的资料,分享给大家。一、什么是反颌?二、反颌对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响?三、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反颌?四、干预和矫正反颌的最佳年龄是多大?五、反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六、如何选择可靠的治疗机构?一、究竟什么是反颌(“地包天”)?
我们的牙齿在正常情况下,上下都是正常咬合的,但如果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侧,就称为“地包天”牙齿。地包天又称前牙反颌。是在乳牙期、混合牙期和恒牙期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牙齿畸形。地包天就是下颌牙齿往前伸,下颌牙齿盖住了上颌牙齿,是一种发育中的疾病。而这种“病症”其实也会因为很多事项而形成。
按照致病机制,地包天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
牙性反颌
牙性反颌多是由局部的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只有前牙反颌,而且反覆盖面积较小,从颜面上基本看不太出来有什么不对。
2
功能性反颌
功能性反颌,一般都是不良习惯引起的。由于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而造成前牙反颌,而下颌发育基本正常。
通俗一点说,就是牙齿在放松的时候是正常的,但咬合起来就出现了反颌。
3
骨性反颌
多由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骨性反颌一般前牙的反覆盖面积大,还伴有颌骨畸形的情况,如上颌发育不足、下颌明显前突等。看起来脸会有凹下去的感觉,下颌也无法自行后退。
二、反颌会对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响?
1.影响面部美观
地包天是最常见的颌骨发育性疾病,影响美观!地包天会严重地影响口腔、颜面、颌骨的生长发育,会使患儿面中1/3发育受限,面下1/3发育过度,地包天患儿,从侧面看,面形呈月牙状脸,影响美观和功能。
2.影响正常的口腔功能
咀嚼功能:多数牙地包天患者的上下前牙不能对咬,不能行使切咬功能;前牙无法行使切割功能,由于反合影响下颌运动,咀嚼功能降低,后牙的咬合功能不能高度发挥。
发音功能:此外也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音发不清楚,严重影响交际和学习。
3.影响牙颌关系
影响牙合关系,正常[牙合]关系受到影响,切割食物的时候关系不对了,如果上颌牙和下颌牙是正常的牙合关系,牙齿切割食物很方便,反过来切割食物非常不方便。
4.对颌骨发育造成危害
前牙地包天形成了前牙的异常锁结关系,上颌骨的发育一般早于下颌骨,如果不尽早解除地包天,下前牙就会限制上颌骨的正常发育,而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的趋向还将进一步促进下颌的生长发育,等上颌骨已经不再向前生长时,下颌骨还继续向前生长,这样就使畸形逐渐加重。
5.易造成自卑心理
由于牙列不齐造成的颜面部形象损害,时间一长,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严重影响。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还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①在学校中,牙齿畸形的学生在学校里很容易成为同学取笑、嘲讽的对象;
②在公共场合,不敢张嘴笑,甚至不愿在公共场合开口说话;
③在社交方面,孩子尽量避开社交场合或不愿参加各种活动。
三、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反颌?
研究表明,反颌可由单一因素,比如遗传,或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
遗传
父母或者祖父母有出现反颌的,那么孩子出现反颌的几率就很大。这种反颌一般为骨性反颌,矫正和治疗起来也是最为困难和复杂的。所以具有这种风险的孩子,父母们应该更加密切的观察,坚持定期带孩子进行牙齿检查,一旦出现反颌倾向,及时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干预和治疗。
2
不正确的喂养姿势
比如,喂奶时奶瓶放置的位置过高,造成奶瓶压迫上颌前部,致使孩子的上颌前部发育不足,最终出现反颌。有研究表明,由于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时孩子的吮吸过程不同,使得母乳喂养的孩子面部肌肉更加活跃,更有助于颌骨发育,从而有效预防了反颌的出现。在喂母乳时,也要注意尽量让婴儿保持一个倾斜的角度,让他们的下颌不用很费力地向前伸吸奶。如果是习惯躺着用奶瓶喝奶的孩子,出现反颌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一些,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3
使用安抚奶嘴或者奶瓶时间过长
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或者用奶瓶喝水,都容易形成不良的吮吸习惯,造成下颌过度前伸,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反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岁之后应该引导孩子戒掉奶嘴,改用小水杯喝水。如果三四岁以后还在使用安抚奶嘴,就容易影响颌骨发育,增加反颌风险。
4
不良的口腔习惯
吃手
如果在一两岁以内,小婴儿有吃手的现象,其实尚属正常。但如果到了3、4岁还戒不掉的话,就会容易引发反颌或其它口腔问题。
咬上唇
这个不良习惯会引发下颌前伸,久而久之下颌将无法退到正常位置,还会给上颌造成压迫,导致上颌发育不足,造成反颌。我家小妞从小就是很喜欢咬上唇。
5
乳尖牙磨耗不足
如果孩子总是吃过于精细、过于软烂的食物,就会使乳尖牙磨耗不足。而孩子因为害怕牙尖会咬到下巴,下颌会不自觉地向前方或者侧方移动,形成下颌前突及反颌。
6
龋齿
如果孩子的前牙有龋齿并形成残根,容易使上颌骨缺乏生理性刺激,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足。而若乳磨牙龋齿形成残根,孩子为了在咀嚼时不那么疼痛,会不自觉地使下颌前伸,导致反颌。
7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比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增生或肥大等,孩子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减少压迫刺激,舌体就会向前伸并带动下颌向前。
四、干预和矫正地包天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估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反颌,到底什么时候干预和矫正比较好呢?
孩子如果有地包天,不能等换完牙后再治,而是需要尽早治疗。
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留意宝宝的牙齿长得如何,不要以为孩子的牙齿迟早会掉就忽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终身阴影。
第一阶段:2-5岁
乳牙期反颌的治疗阶段是在2-5岁左右,4岁左右是治疗年龄。此时宝宝的恒牙还尚未萌出,乳牙的牙根没有完全吸收,治疗时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佩戴活动矫治器、纠正口腔不良习惯等简单措施矫治,3-6个月即可让反颌牙归位。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要肯配合在口内取印模(把模具放进嘴里咬出来牙印)便可以开始治疗。这样,在短时间内一般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阶段:6-12岁
这个时间是替牙牙合期,替牙期如果出现反颌,那么治疗时间应该在6-12岁,9岁左右为最佳治疗年龄。如果仅是牙齿反颌,矫治则相对容易。可根据孩子的反颌症状从轻至重分别使用活动、固定矫治器,甚至配合口外整形来矫正牙齿。
第三阶段:12岁以后
假如替牙期反颌没有及时矫正,到恒牙期矫正一般是在12岁以后,则需用较复杂的矫治器,矫治难度大时间长,费用较高,且对面型改善不那么明显,严重的地包天须采取正颌外科手术才能恢复正常面型和咬合。
孩童时期的“地包天”常常是因为不良习惯导致,一般不良习惯改掉后,下颌可以回复到原位而消反颌。如果未能消除,则需要治疗。一般乳前牙反颌可在4岁左右进行治疗,如若儿童能够配合,应该尽早进行治疗,防止反颌继续发展加重。
替牙列期以及恒牙早期是“地包天”的适宜治疗期,这个年龄的孩子配合度相对高,对于已经造成上颌发育不良,面部凹陷的患者要及时尽快的治疗。这时戴一种特制的矫形器具,把发育受限的上颌向前方牵引,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已经发育完成的成人患者,骨骼原因较轻的可通过固定矫治进行掩饰性治疗;若骨骼因素较重,则需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的骨骼关系。
当然,早期的治疗也可能会有复发的可能。比如乳牙期治疗效果很好,但到了换牙期或者恒牙期,又出现了反颌。
但即便如此,医生也普遍建议,乳牙期的反颌还是应该早做治疗。越早干预,对颌骨正常发育的影响就越低,并且在乳牙期的矫正也能对防止恒牙反颌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反颌是个持久战,可能接下来还会经历几个阶段的矫正,才能真正彻底解决。
五、反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乳牙期
前牙反颌早期治疗,一般通过局部正畸,来阻止骨头变成畸形,为颌骨的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乳尖牙调颌
这种方法适用于乳尖牙磨耗不足或者个别牙颌干扰造成的前牙反颌。通常通过这种简单的矫正,反颌会自行纠正。
改掉不良习惯
需要戒除前面咱们提到的那些不良习惯,比如咬上唇、吃手等等。
矫正器
一般牙医会采用一些活动矫正器或功能矫正器来进行矫正,像我家小妞用的就是上颌舌簧活动矫治器,需要24小时佩戴,包括吃饭的时候也要带着,只是饭后记得摘下来要冲洗一下。
现在有一些比较热门的矫正器,其实只是功能矫治的很小分支,矫正牙齿的适应症很窄,如果不正确应用,对孩子的危害反而很大,所以选择矫正器时务必谨慎。
2
换牙期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改变颌骨生长来进行治疗,借助矫治器的力量,利用孩子的自身生长潜力,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过度发育,借此减轻颌骨的畸形程度。
除了乳牙期治疗用到的矫正器,牙医一般还会使用例如局部固定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前方牵引器等。
3
恒牙早期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换完牙了。而反颌其实或多或少都会伴有一定的骨骼畸形,那此时由于颌骨、牙合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就很难通过改变生长来正畸了。
所以,这时的治疗也变得更为复杂。牙医一般会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通过改变牙的位置,来掩饰已经存在的骨畸形。
4
恒牙期
如果是非骨性反颌,在这个时期,还能通过正畸进行治疗。
但对于骨性反颌,如果前期治疗都不起作用,那么就需要通过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了。
当然,上面这些是理论上的治疗方式,而在实际的矫正治疗中,可能方法与方法之间很难有明确界限,很多时候会互相补充使用。
因此,如果找到了可靠的医生,就尽量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判断来。
六、如何选择可靠的治疗机构?
一旦决定给孩子进行反颌治疗,医院或专业诊所的医生。在咨询的时候,对于矫正的时间、方式、费用、多久复诊、最终的效果等问题,都尽量询问清楚。
医院和医生时,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考量:
1
诊所与医生的专业度
如果是为了矫正,那就尽量选择专业做矫正、正畸的诊所和医生。一些儿童齿科诊所虽然看似热闹、形式花样多,但其实更适合做一些简单的日常牙齿检查和常规护理,做矫正的经验并不足。
2
医生的态度
做咨询的时候,注意观察医生是否亲切、细心,对孩子是否有耐心,能不能跟孩子愉快沟通,是否愿意听取我们的想法、详细了解我们的情况,并作出详细的具体建议与治疗方案。
毕竟牙齿矫正是一个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过程(一般需要3-5个月,两周复诊一次),能否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否和医生相处得轻松愉快,都决定了孩子的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3
治疗机构所在位置是否方便
矫正过程中需要定期回诊调整(一个月调整一次),万一有偶发情况,比如矫正器脱落、丢失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回机构解决。所以,医院还是牙科诊所,都要考虑就诊是否方便的问题。
4
费用
不同的口腔医疗机构在矫正的费用上,都不尽相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机构进行治疗。
我在选择机构的过程中问过不同诊所的价格,儿童矫正器矫正反颌的报价从到2万不等。
有人说,孩子的一口好牙,99%要靠父母。
其实还真是,不仅仅是龋齿,牙齿畸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所以,即便出现反颌问题的是乳牙,咱们也别抱着“早晚会换成恒牙,换了也许就没事儿了”的侥幸心理。其实换了之后很可能面临的结果是改变的难度更大,让孩子受的罪更多了。
牙齿正畸这件事,早干预不仅能让孩子少受痛苦,治疗费用也能相对节省一些。
为了咱娃的颜值、微笑与健康,千万别小看了牙齿这事儿。
省钱又不用排队的利器——儿童MRC保险计划
扫描以上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mz/1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