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病毒高发期,尤其是春夏交替的5月份,
作为爸爸妈妈如何预防春季流行性病毒?
出现哪些症状家长需要注意?
春夏交替、婴童群体有哪些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1.流感
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对大多数人是自限性疾病,但对一些人是危险性疾病。
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家长要学会鉴别
2.诺如病毒
症状: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尽管诺如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手足口病
症状:最大特点就是孩子手、脚、口腔同时出现一些疱疹,发病年龄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除了口腔的疱疹,其余部位疱疹不疼、不痒、不红、不破溃、不会留疤、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4.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在1~7岁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在5岁以下。
夏秋季是发病的高峰期,传染性极强,并有2~4天的潜伏期。
症状:
1、宝宝突然发烧到38~40℃,但没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2、宝宝扁桃体周围变红,或者生有小水疱,破裂后形成淡黄色或白色的膜。
3、大一点的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进食,小一点的孩子则是表现为拒乳、哭闹、不能睡眠、流口水等。
4、宝宝小便明显减少,或者是一整天都没有小便。
孩子出现以上初期症状时,
家长应选择自治还是立刻就医?
答:应该选择立即就医,
有些病从轻症转到重症病程很快,如果不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后果比较严重。
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生活中孩子和家人的哪些习惯或行为可能会导致患病?
一方面是卫生习惯:
如孩子自己不注意个人卫生,通过手口途径直接将病毒进入体内。或者家人感染病毒后虽不发病,但是回家后没有彻底洗手,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一方面是生活习惯:
如不爱运动、挑食等,身体免疫力低下,病菌容易乘虚而入。
家长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这三个环节分别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作为爸爸妈妈如何做?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休息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
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要多饮水,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岁至10岁儿童每天-ml,
11至17岁儿童每天-ml,
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ml,以白开水为主。
随手转发,让我们一起关爱妈妈健康,呵护宝宝成长.
图文源于网络,精编整理公益分享,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zl/1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