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听力下降,
我们总觉得这是年长者
身体机能衰退后出现的问题。
实际上,
很多青少年儿童
也会出现听力下降,
除了先天性、噪音污染等,
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3月1日,福建医院耳鼻喉科举行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的爱耳日义诊活动。)
腺样体肥大致听力下降
半年前,9岁女孩阳阳(化名)被家长注意到牙列不齐,来到口腔科正畸。口腔科医生发现阳阳除了牙列不齐外,嘴唇较厚,上唇外翻,为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建议家长先带阳阳到耳鼻喉科,检查是否有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再来正畸。
于是,家长带着阳阳找到福建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建治主任。检查发现,阳阳有鼻窦炎,且已引发耳部并发症,且右耳听力检测结果语频区下降约50dB,为中度听力缺失。最终,阳阳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
所幸手术及时,阳阳的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另一位孩子就不那么幸运了。
听力下降2年
8岁男童需人工听骨重建
8岁的小张(化名)也是因为腺样体面容来到耳鼻喉科,被医生发现单侧听力下降,原来是由于长期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继而中耳炎症形成肉芽组织——即胆固醇肉芽肿(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并发症)。只能将肥大的腺样体切除,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并且行鼓膜切开置管,引流中耳分泌物。
术后3个月,小张的听力恢复不理想,再行手术探查发现,中耳乳突腔内充满胆固醇肉芽肿,听骨链亦腐蚀破坏,并且破坏外耳道骨性后壁。于是,医生在清理病变组织后,进行人工听骨重建。
刘建治主任解释,如果中耳仅仅是积液,治疗原则一般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一旦中耳黏膜形成不可逆的改变,要做的就不仅是小手术了,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
医生推测,小张听力下降是单侧,而且是逐渐加重,不容易被发现。等发现的时候至少已经有2-3年,这也让问题处理起来格外棘手。
耳鼻喉相通有鼻炎等问题需定期查听力
刘建治主任告诉记者,鼻、耳、喉均相通,因此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致患儿出现持续性鼻阻,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慢性鼻窦炎迁延不愈,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这些因素还可能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而导致听力下降。据了解,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不伴有耳流脓症状,大部分患者耳痛症状也不明显,因此容易被患者和父母忽略,延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
因此,刘建治主任提醒,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问题的孩子,要定期接受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每年寒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接受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手术。高峰时一天有20余台。刘建治主任也提醒,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手术。一般可先用药保守治疗2个月,如无法缓解,再考虑手术。
记者:陈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rhzl/1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