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量的决定,须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居住地域、气候等多方面考虑。经方人人可知,药量却难刻舟求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乃艺术最高境界,医术亦如此。
1.黄芪20g以内利尿作用明显;30g以上对血压有影响;
35g以上反而降血压。
2.代赭石
少量(9-18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
大量(24-30g)能,清火平肝。
3.柴胡
少量(3-6g)能升举清阳;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
中量(10-15g)能疏肝解郁,比如逍遥散;
大量(15-30g)能清肝透邪,比如小柴胡汤;
4.白芍少量(6-30g)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大量(30-45g)有利尿作用。
5.茯苓中量(10-25g)健脾除湿;大量(30g)能利尿、安神。
#中药#
6.郁金少量(3-10g)能疏肝解郁止痛;
中量(10-15g)能行气利胆;大量(30-60g)能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
7.炙甘草少量(1-5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中量(5-10g)能温肾养心;
大量(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注意不可过用。
8.
小剂量(5-10g)能行气开胸化痰;
大剂量(60-g)能升阳举陷。
9.肉苁蓉
少量(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大量(15-18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
10.少量(不超过4g)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大量(9-12g)可瘀血头痛。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11.龙胆草微量(1-2g)能健胃,增进食欲;
少量(3-6g)可燥湿泻火解毒;
大量(15-20g)能清肝利胆,去湿热。
12.红花
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小剂量(0.9-1.5g)能调养气血;
中剂量(12-15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
13.大黄少量(1-5g)有致泻作用。
中量(3-6g)可止泻;
大量(9-15g)可泻下;
14.鸡内金少量(3g)能固精止遗,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中量(4.5-12g)能调理脾胃、消食祛积,用于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大量(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15.山茱萸常用量(5-10g)能滋阴益肝;
中量(25-30g)柔肝止汗;大量(90g)能救急固脱。
16、五味子微量(1.5-3g)有敛肺镇咳之功。少量(6-9g)有滋补益肾之功。中量(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大剂量(10-15g)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
17.艾叶
少量(3-5g)可开胃;
中量(8-15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
18.夏枯草
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g,用于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g。
19.白术
常用量(6-10g)能健脾止泻;
大剂量用(30~60g)则能益气通便。
20.半夏
少量(10-15g)止呕、除湿;中量(15-20g)开胃;
大剂量(30-60g)可镇静止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rhzl/1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