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秋季该如何预防鼻炎发作呢?本期,李云英教授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预防鼻炎的好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先,让我们先认识下,什么是鼻炎,它有哪些种类。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其症状表现为经常鼻塞,流鼻涕,或鼻痒、打喷嚏,或头痛、嗅觉下降等。
临床上鼻炎常见的种类
1急性鼻炎:
就是平常所说的“伤风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在发病的最初数小时或1~2天,鼻腔出现干燥、烧灼、痒等不适感,伴全身不适,怕冷。继而出现鼻堵塞和鼻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
2慢性单纯性鼻炎:
主要症状为鼻堵塞,轻者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重者为持续性,鼻分泌物增多。
3慢性肥厚性鼻炎:
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鼻堵塞严重,嗅觉下降,鼻道有少量粘脓性分泌物。
4过敏性鼻炎:
也称变应性鼻炎。具有鼻痒、阵发性或连续性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四大特征,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睛瘙痒及咽痒咳嗽等不适。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要注意鉴别。
5萎缩性鼻炎:
表现为鼻腔粘膜干燥结痂、鼻腔有臭味,易鼻出血,嗅觉障碍,或头痛等。
秋季最常见的鼻炎有过敏性鼻炎、干燥性(萎缩性)鼻炎和急性鼻炎。
由于秋季草木凋零、昼夜温差较大,使人容易受凉,加之空气中粉尘大大增加,容易导致鼻炎的发生。
李云英教授推荐了秋季预防鼻炎的6个妙招。
01
远离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者应查找过敏源并尽量避免接触。
常见的过敏原有三类,包括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触性。
吸入性过敏原有:室内外尘埃、尘螨、花粉、草木、真菌等。
食入性过敏原有:鱼虾蟹、鸡蛋、牛奶、花生、大豆、部分水果等。
接触性过敏原有:动物皮毛、羽毛、玩具、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秋季最常见的过敏源是花粉、草木等。
故在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远离过敏原,如需外出可戴口罩避免。
02
留心环境变化
冷热的刺激,温度的变化也容易诱发鼻炎的发作。俗语说,“秋寒春捂”,故大家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不要频繁进出冷热悬殊的环境。同时要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
室内需保持空气的湿度,不要让鼻子太干燥。
03
避免过度疲劳,增强体质
要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细菌、变应原乘虚而入易导致鼻炎的发作。
同时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运动并坚持,比如慢跑、健美操、跳绳等,也可选择太极、瑜伽、八段锦等保健运动。
运动不宜太剧烈和疲劳,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避免直接吹风和冷空气。
04
冷水洗鼻好处多多
用冷水洗鼻,可以洗去鼻孔内所存污垢和过敏原,使呼吸通畅,而且能增强鼻孔及整个上呼吸道对外界寒冷空气的适应能力,无形中构筑了一道抵御冷空气侵袭的屏障,有利于预防伤风感冒和鼻炎发作。
具体方法是:先用手捧一捧水,将鼻孔浸泡数秒钟,并用鼻子将水稍吸入,等润湿鼻子内污物后擤出。再次吸入水后,用拇指按住一侧鼻孔,用微力擤出另一侧鼻孔内的水和余污,再按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
如此重复清洗2~3次即可。每天早晚各洗鼻一次,可以预防鼻炎的发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鼻用生理盐水或海水每天冲洗鼻腔。
05
鼻部按摩
用双食指的外侧上下搓鼻梁两侧,可搓5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可揉动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鼻部按摩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缓解鼻子不适症状。
06
饮食宜清润,尽量避免上火
秋天,天气干燥,人体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易引起一些炎症的发生。上火引起的鼻塞、喉痛、咳嗽都会引起鼻炎的发作。
因此,秋季养生主要是养阴润肺。人们应多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果,饮食宜润不宜燥。
平日可用菊花、罗汉果、甘草等泡茶,或用花旗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玉竹等煲汤饮用。
专家简介
李云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即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中医耳鼻喉专科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dzz/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