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赵淑萍。
每个儿科中医几乎都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脾胃虚,百病生”。
大家也不要嫌弃我啰嗦,健脾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要想真正做好,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自制力本就弱的孩子们。
今天,跟大家分享以下几点在日常生活中顾护孩子脾胃的方法,看似简单,却需要咱家长下大功夫:
1.不要吃太饱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进食过多,胃肠负担过重,必然损伤脾胃功能,伤食致病。
伤食的最大危害,是损伤脾胃,导致受纳运化功能失调,引起积食、腹胀、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2.不要吃太凉
生冷寒凉是脾胃的“天敌”。生冷是指各种生冷水果、饮料、冰糕以及各种性寒的食物。
要想保护好孩子的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阴寒生冷之物最易损伤脾阳,阻滞运化,特别是先天不足,脾阳虚弱的孩子,更需谨慎。
3.不要吃太湿
想要脾胃好,一定要祛湿邪,夏天湿气本就容易入侵人体,一定要少吃肥甘厚味食物,特别是甜食,这类食物能够助湿生痰,导致湿浊痰饮,孩子很快就会生病。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孩子营养能够吗?
说实话,我在门诊上见的孩子,真正缺营养的很少,大多都是因为脾胃负担过重生病的。
特别是一些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普遍口气重、睡觉乱翻、脾气急,因为老是积食生病,大多数孩子个子都不达标。
针对这类孩子,我的治疗思路都是以健脾助消化为主。
前两天还有一个因为积食生热腺样体肥大的小朋友,调理了两个多月,妈妈特地发了手写信过来报喜,说孩子不用手术啦!
这个孩子是什么情况呢?
2医院检查,一查腺样体肥大80%了。医生建议手术,否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面容,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妈妈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手术,怕影响以后的免疫力,就来咨询中医。
妈妈说,孩子现在的症状就是鼻塞、打呼噜,偶尔会张嘴呼吸,动不动就流鼻涕,甚至偶尔还会有浓鼻涕。特别是受凉之后,这些症状就会加重。
“因为生病,小宝吃得也少了,睡觉也不安稳,老是醒,瘦了好几斤,家里老人心疼得不行,想吃啥都第一时间满足,现在感觉孩子脾胃更差了。”
我一看孩子舌苔,中后部白腻,明显就是脾虚积食、肺气不足。
开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芷、桔梗、浙贝母、苍耳子、法半夏、玄参、石菖蒲、皂角刺、陈皮、甘草。
其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补益脾肺、健脾燥湿化痰;
浙贝母、玄参、石菖蒲、皂角刺,清热化痰、解毒散结消痈;
苍耳子、白芷、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散风寒、通鼻窍。
诸药合用,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标本兼治,孩子不再受肥大之苦。
(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腺样体肥大#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mytydzz/1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