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降火药的主要作用是清气分实热,适用于高热火盛所引起的里热壅盛、口渴喜饮、小便短赤、肺热咳嗽、口舌生疮、口色赤红、舌苔黄燥等病症。
药用部位
夏枯草,中药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
别名
夏枯球、棒头草、白花草、铁线夏枯、铁色草、灯笼草、棒槌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匍匐茎。茎方形,直立,高达40厘米,带红色,被有向上的细毛。叶对生,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5~6厘米,宽0.5~2.5厘米,全缘或有疏齿,两面均有毛,下面有细点,基部叶有长柄。轮状花序密集成顶生假穗状花序;苞片心形,具骤尖头;花萼唇形,上唇3齿,下唇2齿,果熟时由于下唇2齿向上斜伸而闭合;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上唇盔状,下唇3裂,中间裂片边缘有流苏状小裂片,花冠筒内基部有毛环;雄蕊4枚,2强,花丝顶端2叉,一叉具药;子房上位,4裂。小坚果矩圆状卵形。花期4~6月,果期6~10月。
采集加工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及果穗柄,晒干。
药材性状
棒状,略扁,长1.5~8厘米,直径0.8~1.5厘米,淡棕色或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十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寒,味辛、苦。归肝经、胆经。
功效作用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用主治
清肝解郁,明目退翳:用于肝火郁结,上扰于目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可单用或与菊花、石决明、青葙子等配伍应用。肝阳上亢、目赤头晕、神智不安,可与钩藤、豨莶草等配伍。
清热散结:用于痰火郁结、瘰疬结核、疮黄肿毒、乳痈、腮腺肿大。已溃未溃均可应用。可单用,或配连翘、金银花、地丁草、蒲公英等同用,以取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
此外,本品能清热利尿,故可用于小便不利。
畜禽剂量用法
牛、马15~60g;猪、羊6~12g;夏枯草为末,开水冲,候温罐服或煎汤灌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baoyijia.com/crmyty/13274.html